》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戈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510第43康熙字典:頁413第09辭海: 卷5頁5320第1GSR: 第785.b漢語大字典: 卷2頁1407第07
國語發音:jǐ
粵語發音:gik1
唐代發音:giæk
宋本廣韻:《廣韻・入聲・陌・戟》戟:刃戟。《說文》作𢧢有枝兵也。《釋名》云: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曰昔周有雍狐之戟屈盧之矛孤父之戈。几劇切,八。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戈部・八》戟:〔古文〕屰《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典略》周有雍狐之戟。《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又地名。《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註》女戟在太行西。又與棘通。《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註》棘戟也。《禮・明堂位》越棘大弓。《註》棘戟同。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說文》作𢧢。考證:〔比禮爲甲。〕謹照揚子原文比禮改比札。
反切:几劇(《廣韻・入聲・陌・戟》)
英文翻譯:halberd with crescent blade

古汉语:



①<名>一種兵器。柄端為金屬槍尖,側邊為月芽形利刃,是戈與矛的合體,兼有直刺、橫擊的功能。《鴻門宴》:「交~之士欲止不內。」
②<動>鈎刺。沈括《夢溪筆談·異事》:「遇鹿豕即以尾~之以食。」
③<形>指手臂做成戟的形狀。蘇軾《後怪石供》:「~此而詈人,人莫不怒。」
④<形>刺激。柳宗元《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泄火生風,~喉癢肺。」【戟戶】⒈指軍營。⒉指顯赫高貴之家。【戟手】(罵人時)將食指和中指伸屈成戟形以指指點點。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