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chǔ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木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258第30頁363第37康熙字典:頁539第23辭海: 卷7頁0850第3GSR: 第88.a漢語大字典: 卷2頁1244第09
國語發音:chǔ
粵語發音:co2
唐代發音:*chriǔ
說文解字:《林部》楚:叢木。一名荊也。从林疋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語・楚》楚:萇楚亦荊楚又州本漢射陽縣地春秋時屬吴秦屬九江郡晉爲山陽縣武德初改爲楚州又姓左傳趙襄子家臣楚隆。創舉切,八。打開字典《廣韻・去聲・御・楚》楚:楚利又木名出歷山。瘡據切,又瘡所切,二。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木部・九》楚:〔古文〕𣕪《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說文》叢木也。一曰荆。《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又國名。《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又三楚,地名。《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又南方曰楚。《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又姓。《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又木名。出歷山。又《類篇》山於切,音疎。《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反切:創舉(《廣韻・上聲・語・楚》)瘡據(《廣韻・去聲・御・楚》)瘡所(《廣韻・去聲・御・楚》)
英文翻譯:name of feudal state; clear

古汉语:


chǔ
①<名>本是一種叢生灌木,又叫「荊」;古代取其條作打人的工具。《禮記·學記》:「夏~二物,收其威也。」
②<形>痛苦,悲痛。《柳毅傳》:「婦始~而謝,終泣而對。」
③<形>鮮明,整齊。《戰國策·齊策》:「不韋使~服而見。」
④<名>周代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位於長江中下游,後來這一帶地方也稱楚。《樊姬》:「樊姬,~國之夫人也。」《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聲。」【楚楚】1.形容衣服鮮明整潔。2.草木叢生的樣子。3.形容哀痛、悽苦。陸九洲《送毛元善序》:「視其衣裳冠履,則皆~鮮明。」【楚辭】1.指先秦楚人所作的詩,包括屈原作品中形式近於《詩經》體的詩。2.指屈原創造的一種句子長短不一、形式靈活,多用「兮」字的新體詩。3.指秦朝以後文人仿屈賦作的新體詩。4.指漢朝劉向對上述這一批詩進行輯選而成的一部詩歌總集。【楚毒】1.苦刑。2.痛苦。【楚歌】楚國人用方言、土調唱的歌。《垓下之戰》:「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掠】拷打。【楚切】悽苦。【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國人,後用以借指處境窘迫的人。【楚撻】用棍杖毆打。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