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口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25第5頁425第28康熙字典:頁176第04辭海: 卷2頁5630第1GSR: 第715.a漢語大字典: 卷1頁0579第08
國語發音:xiàng
粵語發音:hoeng3
唐代發音:*xiɑ̀ng
說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曰:「塞向墐戶。」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漾・餉》向:人姓出河内本自有殷宋文公支子向文旰旰孫戍以王父字爲氏。又許亮切。打開字典《廣韻・去聲・漾・向》向:對也,䆫也。《說文》曰:北出牖也,从宀口詩云塞向墐户。許亮切,八。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口部・三》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𤖽。《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韻》趣也。又《韻會》救也。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向鄕。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又《集韻》《正韻》𠀤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考證:〔《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註》叔肹,叔向也。〕謹照原文兩肹字𠀤改肸。
反切:式亮(《廣韻・去聲・漾・餉》)許亮(《廣韻・去聲・漾・餉》)許亮(《廣韻・去聲・漾・向》)
英文翻譯:toward, direction, trend
古汉语:
向
xiàng
①<名>朝北的窗戶。《詩經·七月》:「塞~墐戶。」
②<動>朝着;向着。《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垓下之戰》:「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
③<動>趨向;奔向。《赤壁之戰》:「到夏口,聞操已~荊州。」
④<動>接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
⑤<副>剛才。《赤壁之戰》:「~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
⑥<副>從前;過去。《蘭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察今》:「~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⑦<連>假如。《捕蛇者說》:「~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xiǎng
①<動>通「響」。發出聲音。《庖丁解牛》:「砉然~然。」
②<動>通「享」。享有;享受。《論衡·謝短》:「夏自禹~國,幾載而至於殷。」
【注】在古代,「向」和「嚮」是兩個字。在「享受」的意義上不寫作「向」。現「嚮」簡化為「向」。【向前】⒈向前進。⒉努力上進。⒊以前;剛才。【向使】假如。【向隅】面對屋子的角落,比喻人孤獨失意或得不到仙會而失望。
常见问题:
- 向的拼音是什么?
向的拼音是xiàng .
- 向总共有多少笔?
向总共有笔.
- 向的笔画写法?
向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向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向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