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口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80第39頁487第20康熙字典:頁184第07辭海: 卷2頁6850第1GSR: 第496.h漢語大字典: 卷1頁0609第10
國語發音:duō
粵語發音:cyut3 deot1
唐代發音:duɑt duət
說文解字:《口部》咄:相謂也。从口出聲。
宋本廣韻:《廣韻・入聲・没・咄》咄:呵也。當沒切,四。打開字典《廣韻・入聲・末・掇》咄:又都骨切。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口部・五》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沒切,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少卿良苦。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叱咄之聲。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則涌彌甚。又《韻會》咄咄,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又《增韻》咄嗟,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王治內咄谷。《註》咄,丁忽反。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然鄧有此音,今存之。又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聞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釋。
反切:當沒(《廣韻・入聲・没・咄》)丁括(《廣韻・入聲・末・掇》)都骨(《廣韻・入聲・末・掇》)
英文翻譯: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古汉语:
咄
duō
①嘆詞。表示呵叱或輕蔑。《漢書·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又】表示呵叱悲嘆。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詩:「扣劍悲吟空~~。」
②一呼一應的功夫,即一霎時。《晉書·石崇傳》:「崇為客作豆粥,~~便辦。」
常见问题:
- 咄的拼音是什么?
咄的拼音是duō .
- 咄总共有多少笔?
咄总共有笔.
- 咄的笔画写法?
咄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咄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咄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