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寸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388第19康熙字典:頁296第07辭海: 卷5頁3630第2GSR: 第511.a漢語大字典: 卷1頁0511第09
國語發音:duì
粵語發音:deoi3
唐代發音:*duə̀i
說文解字:《丵部》對: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隊・對》對:荅也,當也,配也,楊也,應也,古作𡭊漢文責𡭊而面言多謂非誠𡭊故去其口以從土也。都隊切,六。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寸部・十一》對:《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𠀤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𡭊。《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又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又凡物𠀤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考證:〔《禮・曲禮》侍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謹照原文侍下增坐字。
反切:都隊(《廣韻・去聲・隊・對》)
英文翻譯: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古汉语:
對
duì
①<動>回答。多用於下對上的回答或對話。《莊暴見孟子》:「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也。」《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曰:『夫戰,勇氣也。』」
②<動>並着;向着。《夢遊天姥吟留別》:「~此欲倒東南傾。」《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③<動>敵對;對立。《三國志·諸葛亮傳》:「而所與~敵,或值人傑。」
④<名>配偶。《後漢書·梁鴻傳》:「擇~不嫁。」
⑤<名>對偶的詞句。如「對聯」、「對句」。【對薄】受審問。薄,獄辭的文書,相當於現在的訴狀。古代審訊時,依據狀文核對事實,故稱對薄。【對策】⒈古代科舉考試取士的一種方法。用政治、經義等設問寫在簡策上,讓應考者對答。明清時在殿試時進行。⒉對付的策略或辦法。
常见问题:
- 對的拼音是什么?
對的拼音是duì .
- 對总共有多少笔?
對总共有笔.
- 對的笔画写法?
對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對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對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