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手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154第14頁416第46康熙字典:頁420第10辭海: 卷5頁6240第2漢語大字典: 卷3頁1836第06
國語發音:chāo
粵語發音:caau1
宋本廣韻:《廣韻・下平聲・肴・䜈》抄:略也。又初敎切。打開字典《廣韻・去聲・效・抄》抄:略取也。初敎切,八。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手部・四》抄:《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𠀤與鈔同。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又《增韻》謄寫也。《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又《集韻》楚絞切,音炒。抄掠也。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𠀤鈔去聲。亦略取也。又《集韻》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反切:楚交(《廣韻・下平聲・肴・䜈》)初敎(《廣韻・下平聲・肴・䜈》)初敎(《廣韻・去聲・效・抄》)
英文翻譯:copy, confiscate, seize
古汉语:
抄
chāo
①<動>叉取。李白《大獵賦》:「~獑猢,攬貊(豸國)。」
②<動>掠奪。《後漢書·郭伋傳》:「時匈奴數~郡界,邊境苦之。」
③<動>從側面或近路過去。
④<動>用匙取物。韓愈《贈劉師服》詩:「匙~爛飯穩送之,合口軟嚼如牛呞。」
⑤<動>謄寫,抄錄。《晉書·紀瞻傳》:「好讀書,或手自~寫。」
⑥<量>古代十撮為一抄。《孫子算經》:「十撮為一~,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抄暴】劫掠滋擾。《後漢書·南匈奴傳》:「而匈奴轉盛,~日增。」【抄撮】1.摘錄,摘抄。2.超拔。3.微細。《劉子·從化》:「鈞石雖平,不能無~之較。」【抄掇】摘錄。《新唐書·儒學傳下》:「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諸儒共非之。」【抄奪】搶劫。《南齊書·張敬兒傳》:「百姓既相~。」【抄掠】搶劫,掠取財物。《魏書·太祖記》:「~諸郡。」
常见问题:
- 抄的拼音是什么?
抄的拼音是chāo .
- 抄总共有多少笔?
抄总共有笔.
- 抄的笔画写法?
抄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抄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抄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