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止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261第12康熙字典:頁575第09辭海: 卷7頁3640第1GSR: 第104.a漢語大字典: 卷2頁1439第05
國語發音:wǔ
粵語發音:mou5
唐代發音:*miǒ
說文解字:《戈部》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麌・武》武:止戈爲武又迹也,曲禮曰堂上接武又州名本自白馬玄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魏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即今州是也,亦姓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又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強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丗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出自陳餘之後又武成氏武仲氏又虜複姓西秦録有武都氏。文甫切,二十四。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止部・四》武:《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𠀤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又《伊訓》布昭聖武。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爲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又諡法之一。《汲冢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𠛬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註》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爲兵刃,故爲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爲文。又迹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又《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迹大。又《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又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𤣥武,居冠屬武。又《雜記》委武。《註》秦人曰委,齊東曰武。又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又: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又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註》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爲備山東諸侯也。又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鎭,卽今州是也。又《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又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閒而語。又縣名,屬太原郡。又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又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卽位於此。又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又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卽此。又武山,亦在盧溪縣。又眞武,湖名。《六朝事迹》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爲後湖是也。又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眞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又𤣥武,北方七宿也。《禮・曲禮》前朱雀而後𤣥武。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又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强侯王梁,其後因封爲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又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又《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尸,詔侑武方。《鄭註》武,讀爲無。考證:〔《汲冢周書》剛彊直理曰武。〕謹照逸周書及北史于忠傳,直理改理直。〔《廣韻》本自白馬元地。〕謹照原文元改氐。
反切:文甫(《廣韻・上聲・麌・武》)
英文翻譯: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古汉语:



①<名>腳印;足跡。《離騷》:「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
②<量>古時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國語·周語》:「不過步~尺寸之間。」
③<形>勇猛;剛健;威武。《國殤》:「誠既勇兮又以~。」
④<名>泛指與武力、軍事、戰爭有關的事物,與「文」相對。《六國論》:「洎牧以讒誅,邯鄲市郡,惜其用~而不終也。」【武備】武裝力量、軍備和武裝建設。【武弁】⒈古代武官的帽子。⒉舊時指低級的武職;武士。【武夫】戰士;武士。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