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疒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378第50康熙字典:頁781第27辭海: 卷9頁2360第5GSR: 第340.d漢語大字典: 卷4頁2696第03
國語發音:lì
粵語發音:lai6
唐代發音:liɛ̀i
說文解字:《疒部》癘:惡疾也。从疒,蠆省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祭・例》癘:疫癘。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疒部・十三》癘:《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制切,音例。惡瘡疾也。《禮・月令》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史記・曹相國世家》時病癘歸國。又《玉篇》疫氣也。與㾐同。《左傳・昭四年》癘疾不降。《註》癘,惡氣也。《後漢・順帝紀》上干和氣,疫癘爲災。又《韻會》通作厲。《史記・豫讓傳》桼身爲厲。《註》人體著桼,多生瘡。又《嚴安傳》民不夭厲。《註》病也。又《字彙補》借作勵。《漢衡方𥓓》砥仁癘義。《帝堯𥓓》癘我以仁。又《管子・五行篇》不癘雛轂。《註》癘,殺也。又《管子・問篇》戈戟之緊,其癘何若。《註》其淬癘可用如何。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義同。今作癩。
反切:力制(《廣韻・去聲・祭・例》)
英文翻譯:a sore, ulcer; pestilence

古汉语:



①<名>惡瘡;癩瘡。《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攣、踠、瘺、~。」
②<名>瘟疫;疫氣。《捕蛇者說》:「呼噓毒~。」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