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duān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立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124第20康熙字典:頁872第32辭海: 卷1頁0053第05GSR: 第168.d漢語大字典: 卷4頁2714第01
國語發音:duān
粵語發音:dyun1
唐代發音:*duɑn
說文解字:《立部》端:直也。从立耑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桓・端》端:正也,直也,緒也,等也,亦姓出姓苑又漢複姓孔子弟子端木賜也。多官切,十一。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立部・九》端:〔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又《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又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又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又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又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又獸名。《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又《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又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
反切:多官(《廣韻・上平聲・桓・端》)
英文翻譯: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古汉语:


duān
①<名>事物的一頭或一方。《核舟記》:「東坡右手執卷~,左手撫魯直背。」
②<名>緣由。陸機《君子行》:「禍集非無~。」
③<形>端正。《核舟記》:「其人視~容寂。」
④<名>玄端。古代的一種玄色的禮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甫,願為小相焉。」
⑤<量>布帛的長度單位。桓寬《鹽鐵論》:「中國,~之縵。」
⑥<動>雙手捧物。《紅樓夢》:「只有伺侯~菜的幾個人。」
⑦<副>終究;果真。蘇軾《水龍吟》:「料多情夢裡,~來見我,也參差是。」【端的】⒈果然;真的。⒉究竟;細情。【端倪】⒈頭緒。⒉邊際。⒊推測原委。【端詳】⒈事情的始末;詳情。⒉端莊安詳。⒊仔細地看。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