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竹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81第22康熙字典:頁878第30辭海: 卷1頁0084第08GSR: 第503.m漢語大字典: 卷5頁2951第10
國語發音:hù wěn wù
粵語發音:fat1
唐代發音:xuət
說文解字:《竹部》笏:公及士所搢也。从竹勿聲。案:籒文作𡇉,象形。義云佩也。古笏佩之。此字後人所加。
宋本廣韻:《廣韻・入聲・没・忽》笏:一名手板品官所執天子以玉諸侯以象大夫魚須文竹士木可也,釋名笏忽也,有事書其上以備忽忘。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竹部・三》笏:《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版,主于敬。不執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又《韻會》通作曶。《史記・夏本紀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又《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又《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考證:〔《禮・玉藻》笏,天子以璆玉,諸侯以象。〕謹照原文璆玉改球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二寸。〕謹照原文博二寸改博三寸。
反切:呼骨(《廣韻・入聲・没・忽》)
英文翻譯: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古汉语:
笏
hù<名>朝笏,古代君臣朝見時所拿的手板。可用以記事或指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至外廷,薦~言於卿士。」《項脊軒志》:「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常见问题:
- 笏的拼音是什么?
笏的拼音是hù .
- 笏总共有多少笔?
笏总共有笔.
- 笏的笔画写法?
笏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笏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笏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