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ài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艸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380第5頁391第49康熙字典:頁1017第09辭海: 卷1頁1231第03GSR: 第347.c漢語大字典: 卷5頁3172第09
國語發音:ài yì
粵語發音:ngaai6
說文解字:《艸部》艾:冰臺也。从艸乂聲。
宋本廣韻:《廣韻・去聲・泰・艾》艾:草名一名冰臺又老也,長也,養也,亦姓風俗通云龐儉母艾氏。五蓋切,三。打開字典《廣韻・去聲・廢・刈》艾:治也,見詩。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艸部・二》艾:《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又《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又《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又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又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又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又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又《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又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又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又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又《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又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又《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㘷。考證:〔《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謹按原文艾下無人字,謹改人字爲又字,作更端之詞屬下爲義。
反切:五蓋(《廣韻・去聲・泰・艾》)魚肺(《廣韻・去聲・廢・刈》)
相同讀音:乂(《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萬章章句上》)乂(《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章句上》)
英文翻譯:artemisia, mugwort; translit.

古汉语:


㈠ài
①<名>植物名,即艾蒿,葉可灸病。《孟子·離婁》:「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也。」《詩經·采葛》:「彼采~兮。」
②<名>綠色。范曄《董宣執法》:「賜~綬,葬以大夫禮。」〖又〗<名>灰白色。元稹《郡齋感懷見奇》:「~發衰容惜寸輝。」
③<名>對老年人的敬稱。《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說幼,學。……五十曰~,服官政。」
④<形>美好。《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則慕少~。」
⑤<動>停止。《左傳·哀公二年》:「雖克鄭,猶有知在,憂未~也。」
㈡yì
①<動>通「刈」,割。《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草菅~草菅然。」
②<動>剷除,殺害。《左傳·哀公元年》:「亦不~殺其民。」
③通「乂」,治理;安定。《史記·越世家》:「至於今諸夏~安。」【艾服】yìfú古代的一種象徵性的刑罰。即割去犯人衣服上的蔽膝部分,以示宮刑。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