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zōu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艸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72第28康熙字典:頁1021第10辭海: 卷1頁1276第02GSR: 第132.a漢語大字典: 卷1頁0260第01
國語發音:chú
粵語發音:co1
說文解字:《艸部》芻: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虞・芻》芻:芻豢。《說文》云:刈草也,俗作蒭亦姓出何氏姓苑。測隅切,二。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艸部・四》芻:《唐韻》側愚切《正韻》楚徂切,𠀤音初。《說文》刈草也。《詩・大雅》詢于芻蕘。《疏》芻者飼牛馬之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趙註》草食曰芻。《韻會》羊曰芻,犬曰豢,皆以所食得名。又《禮・祭統》士執芻。《註》藁也。《詩・小雅》生芻一束。《箋》苽草刈取以用曰芻,故曰生芻。又草名。《小雅》終朝采綠。《箋》綠,王芻也。又梵語謂僧曰苾芻。又芻尼。《許彥周詩話》嘗作七夕詩,押潘尼字,難于屬和,後讀《藏經》,有呼喜鵲爲芻尼。又姓。見《何氏姓苑》。又《集韻》葘尤切,音鄒。《韓愈・駑驥詩》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渴飮一斗水,饑食一束芻。《六書正譌》芻象包束草之形,俗作蒭,非。《干祿字書》通作𦷝、𦱪。考證:〔《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趙註》草牲曰芻。〕謹照原文牲改食。
反切:測隅(《廣韻・上平聲・虞・芻》)
相同讀音:初(《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
英文翻譯:mow, cut grass; hay, fodder

古汉语:


chú
①<動>割草。《漢書·趙充國傳》:「~牧田中。」
②<名>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爭負薪~助之。」
③<名>用草餵養的牲口。《史記·貨殖列傳序》:「口欲窮~豢之味。」【芻狗】古代束草為狗,供祭祀用,祭後棄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老子·五章》:「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豢】泛指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莊子·齊物論》:「民食~,麋鹿食薦。」也指供祭祀用的犧牲。《呂氏春秋·季冬》:「乃命同姓之國,供寢廟之~。」【芻蕘】1.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2.謙辭。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請給紙筆,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閒軒,繕寫呈上。」【芻議】猶「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常用作謙辭。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