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书写练习

查看笔顺

拼音: 笔画: 部首:



康熙字典:

部首:衣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65第52頁361第40康熙字典:頁1111第01辭海: 卷1頁2085第01GSR: 第550.a漢語大字典: 卷5頁3074第01
國語發音:yī yì
粵語發音:ji1 ji3
唐代發音:*qiəi qièi
說文解字:《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微・依》衣:上曰衣下曰裳丗本曰胡曹作衣。《白虎通》云:衣者隱也,裳者障也,所以隱形自障蔽也,又姓出姓苑。打開字典《廣韻・去聲・未・衣》衣:衣著。於旣切。又音依。一。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衣部・衣部》衣:《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說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白虎通》衣者,隱也。《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軀依也。《類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又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又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又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又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又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又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又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又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又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考證:〔《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𧙗。〕謹照原文𧙗改祐。
反切:於希(《廣韻・上平聲・微・依》)於旣(《廣韻・去聲・未・衣》)
英文翻譯: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古汉语:



①<名>上衣。古代上衣稱衣,下衣稱裳。《孫雀東南飛》:「何不作~裳,莫令事不舉。」
②<名>衣服。《曹劌論戰》:「~食所安,弗敢專也。」【又】<名為動>為(給)…穿上。《資治通鑑·周紀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單解其裘而~之。」
③<動>穿(衣)。《<論語>十則》:「願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廉頗藺相如列傳》:「乃使其從者~褐,懷其璧,從徑道亡。」【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紳、士大夫。⒊文明禮儀。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