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言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115第31康熙字典:頁1146第01辭海: 卷1頁2365第03GSR: 第251.a漢語大字典: 卷6頁3936第01
國語發音:yán yàn yín
粵語發音:jin4
唐代發音:*ngiæn
說文解字:《言部》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宋本廣韻:《廣韻・上平聲・元・言》言:言語也,字林云直言曰言荅難曰語。《釋名》云:言宣也,宣彼之意也,又姓孔子弟子有言偃。語軒切,五。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言部・言部》言:〔古文〕𢍗𢍬《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𤬝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𠛬糾萬民,七曰造言之𠛬。《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又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𥳑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又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又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又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又《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又《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又《廣雅》從也。又《釋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又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又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又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又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又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又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又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又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又《集韻》牛堰切,音𤬝。訟也。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又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又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又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𠱫。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證:〔《論語》食不言。〕謹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禮・春官》《註》言問其不知法度者。〕謹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反切:語軒(《廣韻・上平聲・元・言》)
英文翻譯:words, speech; speak, say
古汉语:
言
yán
①<動>說;談論。《桃花源記》:「此人一一為具~所聞。」《邵公諫厲王弭謗》:「吾能弭謗矣,乃不敢~。」
②<名>言語;言論。《鴻門宴》:「至軍中,具以沛公~報項王。」《邵公諫厲王弭謗》:「王不聽,於國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於彘。」
③<名>一字為一言。《琵琶行》:「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
④<名>一句為言。《信陵君竊符救趙》:「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⑤<名>著作;書籍。《過秦論》:「焚百家之~,以愚黔首。」
⑥<助>無實在意義。《歸去來辭》:「世與我相違,復駕~兮焉求?」
⑦詞綴,多用於動詞之前。《左傳·僖公九年》:「既盟之後,~歸於好。」【言瑞】守信之言。【言重】出言慎重。
常见问题:
- 言的拼音是什么?
言的拼音是yán .
- 言总共有多少笔?
言总共有笔.
- 言的笔画写法?
言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言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言的书写练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