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部首:足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頁457第11康熙字典:頁1232第06辭海: 卷1頁2935第08GSR: 第1031.t漢語大字典: 卷6頁3733第09
國語發音:cù
粵語發音:cuk1
唐代發音:tziuk
說文解字:《足部》蹙:迫也。从足戚聲。臣鉉等案:李善《文選注》通蹴字。
宋本廣韻:《廣韻・入聲・屋・蹙》蹙:迫也,促也,近也,急也。子六切,十七。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足部・十一》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六切,音噈。《說文》迫也。《詩・大雅》今也日蹙國百里。《禮・禮器》不然則已蹙。《疏》則太急蹙。又《集韻》七六切。與蹴同。《禮・曲禮》蹙路馬芻有誅。《釋文》蹙,本又作蹴。又《廣韻》蹙,近也。又通作顣。《孟子》已頻顣曰。《朱傳》顣與蹙同。又《集韻》倉歷切,音戚。《類篇》蹙蹙,𦄲小貌。《詩・小雅》蹙蹙靡所騁。《箋》蹙蹙,小之貌。《爾雅・釋訓》蹙蹙,鞠也。
反切:子六(《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下》)子六(《廣韻・入聲・屋・蹙》)
英文翻譯:urgent, suddenly; grieve, lament
古汉语:
蹙
cù
①<形>緊迫;窘迫。《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詩經·小雅·小明》:「曷雲其還?政事愈~。」
②<動>緊縮;緊皺。《莊暴見孟子》:「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頞而相告。」
③<形>局促不安。《荀子·富國》:「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將~然衣粗食惡,憂戚而非樂。」
④<動>通「蹴」。踢;踩。蘇軾《申王畫馬圖》:「揚鞭一~破霜蹄。」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新進士集於月燈閣為~鞠之會。」【蹙蹙】侷促不得舒展之意。《詩經·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靡所騁。」【蹙頞】愁苦貌;即皺眉頭。《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而相告。」【蹙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品的紋路皺縮起來。杜甫《麗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孔雀銀麒麟。」
常见问题:
- 蹙的拼音是什么?
蹙的拼音是cù .
- 蹙总共有多少笔?
蹙总共有笔.
- 蹙的笔画写法?
蹙的笔画写法请点击上方"查看分步写法"按钮查看.
- 蹙的在线书写练习网站?
本页即是蹙的书写练习网站